【心语良言56】年终寄语:成长,不只有向上一个方向
今年的确是个特殊的年份。上半年居家,在忐忑不安与等待中度过;下半年返校,在匆匆的追赶课程中度过。一抬头2020,只剩下最后两周。
你这一年过得开心吗?你对自己这一年的表现满意吗?
问题的核心是,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这一年的生活?
1
下半年关于教育的讨论中,三联生活周刊一篇关于“小镇做题家”的专题报道刷屏了朋友圈,名校的学生为了绩点,在比较中焦虑着,煎熬着。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关于“做一个普通人”的演讲,也在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。
如果所有人都只奔着一个方向,所有的比赛都只能有一个冠军,那么大多数人,都只能是失败的那一方?
北大中文系足球队的故事,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别样的风景。他们在院系比赛中屡屡踢出零比十几的比分,但却乐此不疲。前段时间,他们还专门把自己球队的公众号名从“中文男足”改为了“just lose it”。
“中文男足”主创之一胡珉瑞说:“我们提倡’Just lose it’,并不是在质疑奋斗的意义,也不是一味纵容甚至宣扬失败,只是希望开辟出另外一条道路,与主流的观念对话,给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一个喘息的机会。我希望大家有选择回到舒适圈的权利,不要被外在的社会标签限制了自己的人生价值,或者起码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全部押在某一条赛道上。还是那句话,退一寸有退一寸的欢喜。”
严老师自己从18年开始写推文,今年疫情期间,因为科普宣传的需要,好多心理中心的老师都写了心理推文,我一度有些失落的发现:原来自己并不是最能写的那一个。
但是,赢过别人真的那么重要吗?我喜欢写,喜欢分享,以此来记录自己的工作与生活,这就足够了。
NBA犹他爵士队的传奇后卫约翰•斯托克顿,曾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说:自信,是相信自己,而不是战胜别人。
成长,不只有向上一个方向。
这一年下来,你更加接纳和相信自己了吗?
2
成长,可以是向下和向内探索自己。
充分的了解和接纳自己,才能激发出自己最大的热情跟潜能,而这才是你最宝贵的资本。有一些人早早的成功,但却也早早的耗尽了热情跟精力;而有的人,路子走得稳,底子打得厚,反倒能够在青春的后半程,逐渐显示出自己的实力。
成长,不是为了战胜他人,而是为了发现自己。
因此,相比眼下的成绩,我更关心的是你内心的勇气与信心,好奇与热情。
有同学说,严老师你这话有道理是有道理,这碗心灵鸡汤我干了,但没有好的成绩,没有证书,怎么找到工作呢?就业才是最硬的道理啊!
还真可以。
这是我最近在我介绍过的关于职场与成长的公众号—秋叶大叔里面看到的一个片段,疫情期间他们公司严重缺人,于是,就有了如上图所示的故事。
你看,只要有时间,有态度,就有机会。
这一年下来,你更加了解和发现自己了吗?
3
成长,也可以是向着四周延展自己。
新冠病毒来袭,宛如一场《三体》世界的测验。我们无法确定下一场挑战世界的表现如何,我们能确定的是,今后还有很多这样的挑战,等待我们去解决。
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。
而创新,就意味着你要在两个以上的领域,两种以上的能力之间,形成跨界和融合。这就意味着你的兴趣和关注点需要更加多元而发散。
因此,成长也需要向着四周去延展,多发展一两个趣味,也许比多提高一些名次更为重要。所以,社团以及相关的爱好对你的成长也很重要。所以我们才说:选择社团,就是选择自己。
教育界现在有一个新观念:培养“π型人才”,也就是在两个领域都精通的人才。举例来说,乔布斯对科技和艺术感的极致追求成就了苹果;马斯克对科技的热爱和对成本的控制成就了特斯拉。
严老师选择的跨界是心理+写作,碰撞出的领域是心理科普。其实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奇妙的心理过程。你知道写作的七重美好吗?请看:写作是一种怎样的心理体验?
对你来说,你的跨界选择会是什么?
对我们普通人来说,与其单向发展,不如保持弹性,多元碰撞。就像前面提到的例子,只要愿意学习,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也能涉足,没有机会的地方也会长出机会。
这一年下来,你更加丰富和打开自己了吗?
新的一年即将到来,愿让这世界发生变化的力量里面,有你一份。
严师出高徒的严
事后诸葛亮的亮
每周“心语良言”愿能说到你心中所想
文字 | 严亮
排版 | 卢琦
图片 | 源自网络,如侵删
责任编辑 | 李晨
这是双塔心语第723条推送